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當『勇氣之名』遇上『陣頭』


       『勇氣之名』在美國開出近十億台幣的亮麗票房,而『陣頭』在台灣也開出近3.5億台幣票房,兩者的故事皆是從『親子』(父子)的角度出發,最後當然也談到親子關係的修復,目的一樣,方法卻不同。『陣頭』中的父子爭議在男主角的堅持下因為「功成名就」而得到父親的諒解;而在『勇氣之名』故事中,男主角為一個中年父親,在經歷家庭悲劇後卻能在基督信仰中認清自己父親的寶貴價值,悔改並重新出發而修復親子關係;同樣提到親子關係的修復,方法卻不相同。


        在『勇氣之名』的故事中,相對少數的基督徒靠著信仰活出新的人生,這樣的小卡司小成本製作的電影在美國能開出亮麗票房也算是難能可貴,然而這部電影卻無緣在台灣的院線上映,看來片商認為台灣的觀眾不會對基督教的福音電影付錢買單,商人買賣有所依據,一般說來,台灣的基督徒最多僅佔台灣總人口10%,這10%要進戲院支持一部電影,除非是當年大卡司、大製作又世界爭議的『受難記』,否則要靠沒卡司沒製作的劇情片賺錢,實在是一項賭注。


        而『陣頭』算是賭贏了,在不算大卡司的製作中,『陣頭』獲得了台灣民眾票房的肯定;在『陣頭』電影中,我們看到有輕鬆笑料加上勵志的劇情,將『九天』民俗技藝團創新成功的故事搬上大螢幕。電影終究是一個媒體,這世界每天依然會有各式各樣的故事透過電影呈現;因為如此,我們《好故事》會更堅定起初的信念!基督的精神與價值,信仰的核心與奧秘,不會在台灣電影這媒體中缺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